沙漠里真的能“种”出牛奶吗?沙漠中的有机生态产业链是如何形成的?怎样把治沙、草业、牧业、奶业紧密联系有效衔接起来?日前,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实地采访了内蒙古圣牧高科牧业有限公司,该公司基于“低覆盖度治沙理论”,将乌兰布和沙漠生态发展与沙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将企业发展与生态治理相融合,实现了生态经济化和经济生态化的可持续发展,为沙产业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治理模式,实现了“双赢”的生态经济效益。
乌兰布和沙漠是中国第八大沙漠,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巴彦淖尔市和阿拉善盟境内,在巴彦淖尔市的总面积为505万亩,其中磴口县境内面积为426.9万亩。农历秋分前夕,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来到位于乌兰布和沙漠腹地的圣牧基地,仿佛是身在绿洲,一点也感觉不到沙漠的气息。
治沙、草业、牧业、奶业——这是圣牧在乌兰布和沙漠环环相扣的有机产业链条。有好牛才会有好奶,奶源地是乳制品产业链之中的重要一环,行业内部一直有“得奶源者得天下”的说法。2009年圣牧成立时秉持着“要生产出好牛奶,就要从源头上做好乳品品质管控”的理念,计划要自己种草,自己养牛,自己生产加工,全程都要达到有机标准。为了找到最纯净的奶源地,圣牧创始团队花了近一年时间,最终选择了乌兰布和沙漠。2009年10月,圣牧创业团队在乌兰布和沙漠正式扎根,总部设在了磴口县食品工业园区。
经过10多年奋战,以生态建设为己任,圣牧在沙漠里打造出一个规模较大、成效明显、可持续、可观瞻的沙漠有机生态经济循环发展示范区。通过修路、打井、架电、建设厂区等,将200多平方公里的沙漠改造为绿洲,建成有机草场22万亩;建设牧场34座,日产鲜奶1700多吨,其中有机鲜奶1100多吨。今年6月,圣牧的碳中和案例成功入选联合国《企业碳中和路径图》报告,其在生态方面的努力得到肯定与认可。
“和其他沙漠不同,乌兰布和沙漠与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历史上黄河在这里数次改道,形成地下渗流在地表下不断汇集。当初,圣牧创始团队就发现,乌兰布和沙漠的东部有着比较丰富的水资源,可以引水灌溉,用滴灌技术种植牧草。沙层下面有黄土,与沙子搅拌后,能增加土壤黏性。”圣牧市场品牌部负责人刘兴国介绍说,将奶源基地选择在乌兰布和沙漠腹地,还有一个原因是北纬40°是奶牛养殖行业内公认的黄金奶源地,有沙漠做天然隔离带,干旱少雨的沙漠气候又比较适合奶牛生长。
圣牧草业公司自有基地运营总监杨瑞光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之所以一再强调圣牧的有机牛奶是“种”出来的,主要是因为有机种植。为了让奶牛吃上“有机饭”“放心饭”,公司一直执行全程有机种植,已经通过了欧盟、中绿华夏有机双认证。圣牧集团有专门种植有机牧草的草业公司,草业公司目前已开发建设有机牧草饲料种植基地41万亩,已建成投入生产的基地22万亩,待建设完善基地21万亩。
圣牧的可持续沙产业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也让众多的农牧民走上了致富路。沙漠附近的农户许涛表示,经过10多年来的沙漠治理,这里不仅有了绿色,还意外地“种”出牛奶,让牧草种植户的腰包也鼓起来。“自家种了2000亩地,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让农牧民的日子红红火火,基本都达到了小康水平。”今年地里的收成让许涛感到很满意。
种植大户刘安军坦言,“刚来这里时,周围全是沙漠,天空灰蒙蒙的,呼吸中都是沙子味,种的地就是沙丘推平改良的。现在状况大为改观,种植基地已经连成了片,根本看不出沙漠当初的模样。”刘安军是黑龙江人,来到沙漠安家已经近10年,他们夫妇承包了3500亩地,全部种植了青储玉米。在他看来,改良后的地一年比一年产量高,种出来的作物质量也更好了,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2020年4月,投资15亿元的中国和以色列防沙治沙生态产业园一期项目在圣牧高科有机产业园区开工建设,以“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为主题,定位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和种养加结合循环、沙漠生态治理典范。“经过两年多的建设运营,中以防沙治沙生态产业园的综合效益凸显,已经成为当地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示范样板,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种养加结合的高质量防沙治沙之路。”杨瑞光表示,中以防沙治沙生态产业园落户在这里,为圣牧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未来发展前景一片美好。